考试一直被称为是老师的法宝,因为考试不仅能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分出学生的水平高低,还可以用来评价教学质量,用以改善教学方式。对试卷的合理分析可以得到许多信息,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 检测基本情况
初一年级应考人数135人,实考人数135人,总分8889分,平均分65.8分,及格率为74,其中最低分为23分,最高分为91分,29分以下人数为1人,309分人数为17人,50——59分人数为16人,60——79分人数80人,80——89分人数为20人,90分以上人数为1人,优秀率为14.8。
二.卷面情况分析
本次语文考试卷面试题满分100分,另有书写附加分3分。考试内容涉及包括汉字的拼读与书写.同音字的辨析.词语的正确理解.内容信息的提炼概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名着阅读.背诵默写在内的语言积累和运用,分值为20分;阅读包括课内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和两篇记叙文的阅读,分值为40分;另外有40分的写作,题型为半命题作文。试卷模式与往常无太大区别,但在题型上却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些特点,如第一大题的4.5小题,第二大题的第8.9.14.22等小题,均体现了新课程中倡导的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心灵体验,注重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的积累的课程理念,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极有好处。这些题型的出现,无不显示着新课程理念在教材中的渗入。难度降低,考查范围扩大,这也是本套试卷的一大特点。面对新题型的出现,学生中有的欢喜有的忧,具体表现如下:,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这部分试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得分率为60。得分较多的是汉字的读写与选用.信息的提炼与书写,因为这部分是平时学习的基本知识和训练的基本能力,学生的难度不大,而失分较多的则是诗歌背诵默写,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学生没有巩固复习的习惯,很少在课后多读多背进行巩固复习,许多优秀文章得不到反复的巩固,致使记忆不牢而出现错别字较多的情况,以至最后丢分。
(二)阅读
这次的阅读题包括课内的诗歌鉴赏和文言文的阅读,以及课内的小说阅读和课外的一篇文章。学生在这部分得分率为50。得分较多的是课内外的现代文文段的阅读,可见,学生对所学文章掌握情况良好,可是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在完成文言文时错误累累,这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需要对学生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从课外文段的失分也可以看出,学生仅仅是掌握了知识而已,而语文学习更重要的是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也正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急需在下一步教学中得到解决。
(三)写作
写作是一种综合考查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方式,本次作文命题的方式为半命题作文,既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有一定的限制,这种出题方式,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空间,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关于写作的各方面的能力,促使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进行有创意的写作。因为这篇作文在课文教学中刚刚进行过习作,所以多数同学表现出了良好的写作构思,从而使得分率大大提高,上升到了80,这是考试中学生表现最好的一方面。可是也有少数几个同学在写作时态度不认真,一篇作文就是三五行就结束了。
三. 教师、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更多的是强调基本知识讲解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一直很强调“双基”,所以,学生在碰到次类问题时,很容易就能解题。但在能力训练方面,虽然课堂上也强调思维过程和方法,但因做得不扎实,所以导致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不足和错误很多,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失分。试卷中出现的答题不完整,理解题意不清晰等就是平时教学中不落实能力训练的结果,如有几个同学在完成第10小题时就把题目理解成了“给加点字注音”,又如在完成第17小题时,多数学生已经知道了文中描写的作用,但却不知道在文中这是侧面描写,所以因答题不完整而被扣了分。而在作文中,也因不打标点,语病较多而被扣分。其次,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也是造成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一个原因,比如,在平时的背诵默写中,多数同学就只是读完之后应付老师的检查,可许多时候是有口无心的,所以在背诵默写中错别字较多,甚至牵涉到别的答题中。另外,就是语文缺少读的时间。由于新课程加大了文学名着的阅读量,而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造成了扩展阅读与时间紧张的矛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完成容量较大的知识量,虽说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增大教学容量,但阅读有着它的特殊性,不是单纯靠教师就可以读懂作品的。
四.教学改进措施
根据考试卷面分析,要想整体提高语文水平,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改进:
(1)配合初一年级各科任教师,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尤其是对那些对学习已经丧失了信心的后进生,更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在强调“双基”的同时,要进一步落实能力的训练,多给学生一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通过反复的练习来达到巩固的目的,尤其是在背诵默写方面,更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来纠正错别字,并利用各种方式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逐渐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扫除障碍;
(3)继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利用每周一课时的时间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读书看报,以此丰富他们的知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4)继续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争取做到以课内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以生活问题来促进课内学习。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