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个转变心得体会一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关键一年。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把全省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用“四个转变”新思路深入推进“四个扎扎实实”落地落实,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8年四个转变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的新思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谆谆嘱托,大力推进“四个扎扎实实”落地落实,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不断开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四个转变”是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具体化、青海化、实践化的结晶,是我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省情认识,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实的思路创新。
我们要牢记保护生态的最大责任,挖掘生态的最大价值,发挥生态的最大潜力,实现青海绿色崛起,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要抓住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我们要深入研究国家战略走势,把青海发展融入到国家总体战略中,争取大项目、大投入,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富民,形成发展与保护、保护与民生良性互动互促的局面。
我们要用“四个转变”新思路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着力深化创新驱动,着力补齐发展短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四个转变”新思路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把握好民生民心民力的结合点,把握好生态生产生活的关键点;用“四个转变”新思路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扩大项目投资,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进一步统筹城乡区域,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增强内外联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不断丰富“四个转变”的内涵,使之成为自觉行动、生动实践、务实举措,不断推动“四个扎扎实实”取得新进展。
两会是冲锋号,是新起点。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自觉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学习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朝着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目标砥砺奋进
2017年四个转变心得体会二
“青海要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要求的战略途径和现实需要。今年以来,青海生态领域以“四个转变”新思路为引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将“新思路”化为一项项落地落实的“新举措”。
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以来,省环境保护厅把“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紧紧扭住改善环境质量的“牛鼻子”,坚持环境质量与总量“双管控”,着力推进生态领域改革和管理转型,着力推进环境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
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杨汝坤介绍,今年,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落地工作,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政府、企业、社会联动推进生态保护,推动生产生活及消费方式向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同时,统筹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家园美化”行动,使青海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督察,推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坚持将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国大局中,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支撑点,加强与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省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积极推进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构建绿色有机生产基地-产品-供应的产业链体系。积极研究工业园区实施生态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努力提升工业绿色化水平。
“四个转变”新思路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建设勾画出更加清晰的“进度表”和“施工图”。
2017年四个转变心得体会三
展望2017,我们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为行动纲领、重要遵循,有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四个转变”为发展思路,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光辉的愿景灼灼可期。
站在新起点上,我们毫不迟疑、满怀信心,整装出发、扎实前行。
2016年是爬坡过坎之年,更是丰收获得之年。
这一年,我们宝贵的收获是发展了治青理政的思路。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了“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四个转变”是对省情的新认识,对形势的新判断,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的行动引领,是治青理政的新思路。
这一年,我们可喜的收获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新成效,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正能量进一步凝聚,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进步,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开了好头、起了好步。
过去的一年,对青海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风雨中不迷航,潮头中不惧浪。走过波诡云谲的的2016年,我们底气更足;面对充满挑战的2017年,我们信心更强。
诚然,谋划新发展,开创新局面,从没有坦途可走,从没有捷径可寻,走好脚下的路,仅靠勇气和信心是不够的。再出发,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当为首要。
2017年,机遇和挑战并存,常态和变数相伴,困难和希望同在。
从外部环境看,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稳增长仍是中国经济最重要任务;供给需求间的结构性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仍然面临很大挑战;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叠加,防控风险将面临更大压力……
从省内来看,发展不足仍然是我省面临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始终是我省最紧迫的任务。供给侧改革、生态保护、脱贫攻坚、公共服务等等还有许多的“短板”要补齐,有许多的“瓶颈”要突破。同全国比,我们不进则退;同周边省区比,我们竞争激烈。当然,应该看到,我们有着重大的政策机遇,有着明显的后发优势,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
由此可见,提出并用“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只要我们坚定方向、着眼优势、扛起责任、鼓足信心,就能不断开拓新空间,实现新发展。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生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夺取新胜利的重要法宝。新的一年,只要我们紧盯“四个扎扎实实”这个重大要求不放松、扭住“四个转变”这个发展思路不动摇,就一定能立足当前,把握长远。
“四个扎扎实实”高度契合青海的发展实际.
“四个转变”上承中央精神,下接省情民意。“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与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度融合”,无论从青海发展的趋势来看,还是从青海的比较优势来看,都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强力抓手,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牢固树立,一以贯之。
“四个扎扎实实”与“四个转变”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只有从根本上实现“四个转变”,才能有力推进“四个扎扎实实”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是省委班子以站在青海看青海、跳出青海看青海、面向未来看青海的战略眼光,立足青海、面向全国,为青海发展确立的新坐标、描画的新蓝图、指明的新路径。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是省委班子深刻认识和把握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承接历史、着眼现实,在治青理政上的一次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重大战略思考和行动引领。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工作重心,是必须着力达成的目标。
一个地区,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在风云变幻的现实中把握方向,找到了一条适应自身实际、符合发展规律、体现科学发展的光明之路。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就是量体裁衣,突出优势。
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这是青海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新实践、新要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重大要求的战略途径、历史选择、现实需要,是青海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的自觉行动,是青海朝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迈进的总动员。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尽管我省经济总量小,但在生态上,我们是三江之源、是阻止西部荒漠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滋润河西走廊的“天然水库”,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复制性。毫不夸张地说,青海的生态地位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举足轻重。
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也是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是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使命所在,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体现,是深化生态领域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获得了金山银山。
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一手抓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环境保护上,要以联动的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法治的思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开放的战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科技的支撑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在生态建设上,要着力打造好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美青海、青海湖、中国夏都等绿色品牌,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搭建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增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科学性、开放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生态福祉,坚持联动共赢是青海走向生态强省的基本路径。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富民,让青海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是青海各族群众的一贯追求,也必将是青海各族群众的长远追求。
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同气连枝,握指成拳,才能汇聚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强大合力。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既是对我省多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有效承接,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大创新。体现的是省委对青海优劣势情况的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体现的是省委科学实践、敢为人先政治远见和时代担当,体现的是省委持之以恒、求真务实战略定力,符合中央要求,切合青海实际,突出了民族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地位,是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
多民族、多宗教的禀赋决定了民族团结进步在我省全局工作中的特殊地位。青海虽然人口较少,但多民族聚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纵观古今中外,民族工作做好了,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反之不仅影响稳定,还影响发展。青海联疆络藏,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屏障,新形势下,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大事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必须坚持以各族人民为主体,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抓住团结和进步两个关键。
抓团结就是抓稳定。惟有团结,才能和谐稳定,才能激发凝聚力,形成创造力。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教育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各民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强大合力。
抓发展就是促进步。继续抓住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特色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着力推进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着力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坐井观天看不到天空的辽阔,夜郎自大不知道外面的精彩。只有站位高远,放眼天下,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努力实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是顺应时代潮流、开拓发展空间的战略卓识。
努力实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统筹省外、省内两个大局,为我们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借力使力、拓展新空间、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个转变,把脉了时代发展潮流,切中了我省当前发展的关键点,找准了未来发展的路径;这个转变,创新了我省推进发展的方法论,不是对过去发展理念的简单扩充,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拓展和升华。
历史的经验充分证明,青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青海发展惟有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有更大作为。我们既要自己努力,发挥好地方优势,也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国家战略走势,找到更多结合点,把青海的发展融入到国家总体战略中,争取大项目、大投入,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在推动和服务国家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要更加注重对国家战略的深度研究,坚持自身发力和向外借力并举,在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上多下功夫,进一步有效拓展我省发展新空间。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变有限为无限、变一极为多极,推动我省由开放末梢转变为开放前沿;积极融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深入挖掘生态的最大价值,有效发挥生态的最大潜力,实现青海的绿色崛起,持续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融入世界新经济发展主潮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绿色循环低碳方向,推动新动能加速成长,传统动能转型升级,让青海制造、青海品牌走向更远;积极融入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主动对接国家精准投资补短板的领域,不断增强青海长远发展的后劲。
融入国家战略,要在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更大支持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青海的资源优势、集聚优势、后发优势研究透、分析清,与国家战略的对接点找得准、融得进,努力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行业实现合纵连横。
格局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只有转变思想观念,突破传统定式,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努力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不仅是时代发展所向、人民生活所需,更彰显着省委一班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殷殷情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农牧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过上好日子,不仅关系到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也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核心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生产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单一的种植、养殖换不来幸福的生活,被动的看护自然得不到生态文明的发展。因此,必须形成发展与保护生态、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良性互动互促的局面。这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智慧。
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不仅为农牧业工作确立了方向、析辨出了优势,更让农牧民树起了信心、压实了责任、看到了幸福。
转变,关键在改革创新。必须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用创新的理念、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努力夯实基本面、增进新动能、打造增长点。
转变,关键在强劲动能。必须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典范,探索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多种方式,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休闲农牧业带动“隔二连三”,以互联网带动“加二连三”,增强农牧业发展动能。
转变,关键在贯彻落实。全省党员干部要继续秉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在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不断锤炼党性、夯实作风、增强本领,不忘初心,竭诚为民,让各族群众拥有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关键一年。
努力推进“四个转变”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答卷,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让我们鼓足“精气神”,以“跳起来摘桃子”的主动意识,盯住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甩开膀子,主动出击、主动作为,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向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献礼。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像现在这样方向感这么强,从来没有感觉到像现在这样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么近,从来没有感觉到像现在这样信心这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