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学东、男、大冶灵乡人、1984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12届大学生村官,现任大冶市灵乡镇贺铺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冶市灵祥花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4年10月荣获黄石市十佳乡村好青年,2014年12月荣获湖北乡村好青年,2015年2月荣获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015年10月荣获黄石楷模,2016年7月荣获全国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新闻人物。
放下键盘学种花菇
2007年,刚刚毕业的他南下,在广州市一家服装企业谋得一份设计师工作。由于努力肯干,一年半后被任命为开发部主管,月薪一万多元。然而在外漂泊的他,心里总惦记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有为老乡做点什么的念头。2012年,征得家人同意后,他辞职回到大冶,参加湖北省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正式成为贺铺村党支部副书记。上任后,他四处探寻能够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项目,直到2013年11月,结识了一个来自随州的大学生村官同行。
这位同行告诉他,在当地不少农民都在搞香菇种植,干得好的一年能赚到七八万元。汪学东听后,立马冒出一个想法,“大冶和随州自然地理条件相似,香菇种植,特别是花菇品种,在市场上暂时空白,如果本村也种起花菇,会不会也是一次致富的机遇?”他决定自己先试验一番,成功后,再带村民一起干。
2014年5月,汪学东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找父母和亲戚朋友借了一点,筹齐17万元注册成立大冶市灵祥菇业家庭农场。他从随州市进来第一批原料和设备,选定在原料来源比较丰富的红峰村,开始自己的创业历程。
从美术到农业,汪学东的跨界可不小。虽然此前,他已经自费去随州认真学习香菇种植的经验,可实际操作起来,仍然难度不小。“主要还得自己揣摩,人家教你,主要是粗略的要领。”他介绍,为节约成本,他和妻子上山砍柴、搭建菇棚,手上磨出层层的茧,还留下一条条伤痕。花菇的生产需要灭菌,灭菌过程不能熄火。夫妻俩只有24小时轮守,困了就在锅炉旁支一张竹床稍作休息。就这样熬到12月,基地培育出的2万花菇终于降生。看着培养袋里冒出了一个个小伞般花菇,汪学东捧感觉如同迎来了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满心喜悦。
花菇出来了,如何找销路?他决定先拿80斤去镇上的菜市场去碰碰运气。那是汪学东第一次摆摊,称都不太会用。他说,很多市民都是一次性看到这么好看又新鲜的花菇,很感兴趣,令自己和妻子又惊又喜,忙得不停。为了不缺斤少两,他们总是在顾客付完钱后,又往袋子里装些花菇,生怕顾客吃亏。短短两个小时,80斤花菇,就被一抢而空。随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带来的花菇一到市场的抢手货,个大味美的好名声引来不少新顾客。也坚定了他带领村民种植花菇致富的梦想。开始有村民慕名前来,向他取经,汪学东总是不厌其烦、来者不拒。
拿起键盘涉足电商
2015年4月,为保护这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并将至大大造福于当地村民,汪学东牵头成立了大冶市灵祥花菇种植合作社,自己担任理事长。2014年11月他又成功注册“灵祥”商标。
虽然初涉农业,但这个“门外汉”做了不少功夫。只要是跟农业、电子商务有关的讲座、电视节目和书籍,他都不会落下,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相关培训活动。
这些积累,让他收获颇丰。他深深懂得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是农产品生产的必然趋势。
为帮助社员快速掌握花菇种植技术,确保花菇的产量和质量,合作社聘请5位专职技术员,负责开展“跟进式”培训,并提供统一购买设备、原料、销售等服务。他还亲自设计多款产品礼盒包装、合作社工作服,并结合社员实践,编写花菇生产操作流程指南,力求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
目前,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合作社社员已达到35户,其中贫困户占到了53%,辐射灵乡镇6个村及周边三个城镇,2015年共产出干花菇10万斤,产值350万元。
以前,合作社的花菇以现产现销为主,主要销往广东深圳福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汪学东此前自己联系的当地批发商。不过从2015年11月起,他开始“涉足”灵祥花菇的微商、网店和众筹。“一般都是把社员们种植花菇的环境、过程同步发在微信、微博和淘宝上,让网友清楚地看到这是生态环保、纯绿色的农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通过这些途径,吸引了一大批对他产品认可的顾客,成为了忠实粉丝。”汪学东深知“互联网 ”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仅半年时间,线上销售收入就突破了30多万元。
精准扶贫勇于担当
汪学东想做的还不仅仅如此。2016年,他将自己在花菇种植方面所赚的钱,自掏腰包用于所在村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村里贫困户、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散养土鸡,他出资购买鸡苗、饲料、防疫药品等,然后免费发给他们,最少的30只,最多的50只,并提供技术指导;每月他都会邀请镇畜牧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如何选址建舍,消毒防疫,病死鸡无公害处理,并为出栏土鸡(土鸡蛋)搭建营销平台等一条龙服务,打消贫困户发展散养土鸡产业的后顾之忧。同时,他将自己种植的花菇菇根磨成粉,分发给养殖户,花菇粉喂鸡能增强鸡的免疫力、抵抗力,更重要的是母鸡吃了花菇粉所产下的土鸡蛋味道更好。同时,他还将用完的培养基免费发给养殖户,用来铺鸡场的地面,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保水能使鸡场长出青草,二是培养基生蚯蚓,可以给鸡“加餐”,鸡的营养价值就更高。
在搭建营销平台这块,汪学东发挥他在电子商务这块积累的资源优势,以互联网 为思维导向,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下主要走当地及外地农贸批发市场,线上,他为贫困户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发布在各网络社交圈及各个电子商务平台,以此吸引购买的消费者直接对接贫困户,甚至达到多个消费者对一个贫困户的形式来解决散养土鸡及土鸡蛋的销售问题。通过这种市场消费引导生产的模式达到持续扶贫,且能往大的发展,比如:通过互联网线上顾客的需求,贫困户不光可以为他们养鸡供应土鸡和土鸡蛋,还能养猪、养羊等,甚至满足顾客对其它农产品的需求。这种运用互联网吸引社会人士参与扶贫是一大创新,既满足了客户对有机、健康食材的需求又帮助了别人。
汪学东深知,发动这个扶贫项目不是最难的事情,最难的是如何把这个扶贫项目做到能持续让贫困户受益,往大的发展,把项目交给市场——那就是靠好品质赢得好口碑。所以汪学东非常看重鸡和蛋的品控问题,通过多次的实践之后,他创出了一套独特的管理方式,挨家为贫困户散养的鸡苗佩戴脚环作为标识直到出栏,给每个养殖户发一块带有二维码的牌子,二维码里有养殖户的详细信息,如果养殖户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将会收回牌子,这样做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他还为每一枚土鸡蛋做资料标识(产蛋日期 产蛋当天的天气情况 户名 售出日期),这样对于出了问题的鸡蛋,问题出在哪里是一目了然的,他的这些措举很好的解决了鸡和蛋的品控问题。
“作为大学生村官,生活这个在激情燃烧的时代,就应该让自己多经受一些磨练,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份精彩,这样才不枉青春,不枉村官经历”,汪学东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从创办爱心网站,带领村民种植花菇致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到自费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名村官,他能热爱基层,让青春在基层绽放,作为一名党员,他能坚持信念,扎根基层,担起社会责任,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