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青年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7月13日—17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志愿服务实践团走进绍兴市坡塘村、棠棣村和义乌市何斯路村、李祖村等村落展开调研。
“聚土为坡,积水成塘”坡塘村
过去的坡塘村,环境脏乱、产业薄弱。自2016年摘掉“后进村”帽子以来,坡塘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践行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发展理念,找到差异化、个性化的市场定位,做足“风雅”文章。先后挖掘出“离城最‘静’的茶园”、“清新坡塘”等特色文化资源ip,引入数名青年乡村艺术家和多处青年艺术工作室,并由村委自主运营,成功走出了一条激发村庄内生动力、带动村民共富的文艺网红文旅村之路。坡塘村罗书记说:“书记也是要为民,要为民生,我不为啥,我既然来了,我就要把这个村带好。”
“满目绿无涯,遍开富裕花”棠棣村
棠棣村是一个以花闻名、以花为业、以花致富的小山村,拥有3万余亩的花木基地,数百个“星级园艺师”,被称为“千年兰乡”。先后获得“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棠棣村以“两山理论”为指引,引进青年人才通过数字赋能、联建聚力、智慧治理等多元举措,把“美丽资源”视为“美丽资本”,把“美丽资本”转化为“美丽财富”,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美、人居美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棠棣村现已成为以花木交易为主导产业、以兰文化创意研学体验为新兴产业的特色旅游景区村,年接待培训2.5万人次以上,游客14万余人次,直接创收700余万元,带动花木销售额增加10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12万元,持续将村落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成功实现了乡村振兴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示范先行。
“小村庄也有大作为”何斯路村
2008年以前,何斯路村是义乌远近闻名的贫困落后村,村集体负债10多万元,人均年纯收入不足4000元。经过十年的建设和治理,到2018年,该村村集体资产超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接近40000元。何斯路村探索出了“产业富村、制度治村、文化兴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何允辉书记。何书记说:“年轻人进乡村来工作,你一定要就记住乡村是一个万里长征,你千万不要认为你走一天就把它走完了,它是一个很长效的,也许你一辈子都要参与进去,也不要指望有更多的回报,更多的歌颂你既然走进去了是你的选择,那就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从“水牛角村”到国际创客村李祖村
李祖村曾是义乌市后宅街道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每当人们说起李祖村时,总会用上“山里窝”“偏僻”“路差”“脏乱”这些词,当地人习惯把这样的村子叫做“水牛角村”。随着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启动,李祖人抢抓机遇,在党委政府政策支持下,村两委、村民共同努力,整治出了一个环境优美、颜值在线的江南小山村,“水牛角村”摇身一变成了环境优美的“明星村”。
村委带头、村民参与、团队入驻,李祖村围绕“国际文化创客村”ip定位,通过“引、育、融”三字“金钥匙”招才引智,持续为李祖注入生机与活力,聚力打造了一个农创客集聚、新老村民融合的新型乡村、众创乡村。
在李祖村,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李祖村的方总。他说:“你们年轻人最值得的品质就是有闯劲,包括我们现在的话,总共应该是有吸引了200多位创客掌柜,基本上85%左右,基本上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的,都是年轻人。”
在为期四天的调研活动中,浙江理工大学调研团队认为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乡村振兴还能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从而增强农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