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无名的角儿 -凯发k8ag旗舰厅真人平台
红氍毹(qúshū),四方步,霸王靠,回马枪,一亮相满堂高朋齐喝彩;锣鼓鸣,二胡起,唢呐一响,八方来拜。弄堂街巷,戏台楼高,槐树剪月之夜,众人围簇在篝火旁,支起马扎,抓把瓜子,卷起老旱烟,静待戏子粉墨登场。烟雾缭绕,管弦阵阵,山村的夜幕下充溢着欢笑和喜庆。唱念做打道尽世间冷暖,生旦净丑演尽人生百态,长腔短调诉说着世间疾苦,五彩脸谱呈现着辉煌岁月,我们在欣赏国韵悠扬的京剧和气势雄浑的秦腔时,也可曾注意到一些面临失传危机的地方特色戏剧? 我邀请到了同一所学校机电工程学院的铸魂实践团来我的家乡庄浪县南湖镇北关村开展调研,只为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富有特色的地方戏剧:南湖曲子戏,即南湖眉(mì)户,于是作此篇,使读者能更直观地去感受中华传统非遗戏剧文化的魅力。
一、爷爷的剧本
作为南湖曲子戏的守护人,我从小就受到爷爷和父亲的熏陶。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记得家里有很多多关于戏剧的书籍和碟片,我的爷爷王有财老先生,总是带着一个老花镜,坐在一个马扎板凳上,手边放着好多书,认真翻阅着,不时地在笔记本记着什么。那时候小,不知道爷爷在做什么,只是看爷爷写了撕,撕了又写,地上尽是一团团废纸。直到长大后才知道,爷爷在翻阅相关文献,从秦腔和其他戏剧中寻找灵感,以此优化我们家乡的地方戏剧,他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停歇。岁月悠悠,放眼望去,逝去的时间丝毫没有让这个八旬老人放缓他坚毅的脚步,几十年的潜心研究,他终于整理出了三本完整的南湖曲子戏剧本。翻开这些泛黄的书本,黑色与蓝色的墨水字迹全是他的心血,是他对南湖曲子戏的热爱和对非遗传承的重视。我的父亲和姑姑也受爷爷的影响,唱了半辈子的戏,把戏爱到了骨子里,在爷爷去世后,我的父亲王继虎先生和姑姑,我的父亲王继虎和姑姑带着爷爷的愿望继续完善剧本,再次整理出了一本完整的剧本。
说起南湖曲子戏,爷爷在世的时候,常给我和父亲讲:南湖曲子戏起源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清,真正形成于民国初期,它的形式多样,重在唱,道白和表白相对较少,语言通俗易懂,不受场地限制,形式幽默风趣,亦庄亦谐。它不断吸收借鉴地方曲艺(秦腔、庄浪花儿、小曲等),慢慢也有了自己的独特韵味。南湖曲子戏的内容更是丰富,它大多反映下层人民主要是市井阶层的思想和生活,如《张琏卖布》、《老换少》、《看女》、《小姑贤》、《李志英站店》等;也有反映下层人民受剥削和压迫而反抗控诉的,如《亚仙刺目》等;有对不合理封建制度造成的不合理婚礼关系进行无情嘲讽的,如《王老娶小》等;也有赞美青年男女真挚爱情的,如《秋莲捡柴》,《金碗钗》等;有反映宫廷生活和才子佳人的,如《李彦贵卖水》、《会》、《打金枝》、《赐银牌》等,也有充分体现劳动人民朴实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印象中,唱戏的时候,文乐和武乐在两边,一边悠扬,一边雄浑,神圣庄严。爷爷说:十年笛子百年萧,一把二胡拉断腰,千年琵琶万年筝,唯有唢呐镇乾坤。现在,很少人会吹唢呐了,我们这里的戏剧文乐,只有了板胡,二胡,三弦,笛子,武乐也只有单皮鼓,檀板,铰钹,四页瓦,大钹小钹和碰铃了。关于曲调的形成过程,爷爷在世的时候依稀讲过,我大概是忘了,只知道具体的曲调有:背弓、越调、五更、纽丝、琵琶、岗调、东调、哭调、软西京和硬西京。爷爷还说,目前现有的南湖曲子戏大约有83折,希望我们能够努力传承,并且还可以再多增加些戏,进一步丰富我们南湖曲子戏。
二、姑姑的红妆
我从小就在戏台前看着父亲和姑姑唱戏,父亲头上打着红扎巾,在扎巾外戴着大额子,红扎巾和额子上的绒球相映成趣,身着红箭衣,系绦子,鸾带,剑衣外罩红蟒,腰横玉带,下着红彩裤,足蹬黑色厚底靴,年近半百仍就英姿飒爽。姑姑纤翘兰花指,去樱桃红小口一擦,水袖一甩,捻一指朱胭,明眸流转,百转千回青丝三千,水钻头面在绚丽的灯光下更加光彩夺目,蝴蝶步摇轻轻摇曳,身穿粉红褶子,脚着一双小巧玲珑的绣花鞋,好一绝美的女子。耳濡目染之下,我也爱上了戏,五岁便能登台表演,如今已过去数十载,我也把戏爱到了骨子里。红白黄油彩混合打底,手指轻轻勾勒出轮廓,手执一支勾勒眉角的笔,淡扫娥眉,胭脂擦边,耳旁饰以粉红鬓花,父亲总是要吆喝一声:娃子,上装了!我总是笑着给父亲回应:哎,来啦!戏服着身,唢呐一响,二胡随之,台下,掌声雷鸣,台上,粉墨登场,折扇开合,咿咿呀呀,这戏,就开唱了。
对于地方特色戏的传承和发扬问题,一直让父辈头疼,年轻人们更喜欢刷着抖音和快手,戏台子前,只有长胡子的老爷爷和一些老奶奶,蜷着腿,卷着老旱烟,看着台上的戏子,听着戏文,或若有所思,或潸然泪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戏中人。父辈们说:画上戏脸,穿上戏装,就和人物融在了一起,用心去感受这世间的悲欢离合,唱戏,唱的亦是人生。
曾几何时,我站在戏台前,看着父亲和姑姑唱戏,当时只有不到10个人看戏,我心中有点莫名的心酸和落寞,无人欣赏这个古老又神圣的艺术,可是台上的父亲和姑姑,仍旧唱的入神,一板一眼,一招一式,不论人多人少,都是那个味儿,我落泪了,这,就是老一辈对戏剧的热爱和虔诚吧。
三、杨四郎的泪
“笑笑,上台喽!”几个实践队的同伴笑着说,我猛然回过神,轮到我登场了,这个寒假,他们来到我的家,拜访了我的父亲,了解了相关的关于南湖曲子戏的一些历史和发展传承问题,我们打算让大家知道这个地方特色戏种,多点关注和喜欢,让更多年轻人也能看到地方特色戏剧的独特魅力,让传统戏剧不要失传,能够后继有人。同行的伙伴拿着特意准备的新设备在台口摄影,而父亲,则是满眼欣慰的坐在戏台前看着我。台前,就零零星星几个人,我看了看父亲为我精心准备的新戏服和父亲沧桑的脸庞,看了看同行为我加油的伙伴,眼眶湿润了,这时二胡拉起,锣鼓响起,一个风尘仆仆的四郎走进大家的视野:戴着风帽、面花、黑三须胡子,穿着红箭衣,腰系宝剑,打着红板带,身披风衣。再看那佘太君,带着老旦蓬头,太后翅,身穿老旦折子,白裙子,手拄龙头拐杖。六郎则头戴黑纱帽,戴黑三须胡子,身穿绿蟒。再看八姐九妹,八姐头戴红七星额子,穿着红小衣,系着红腰带,九妹头戴着粉七星额子,穿着粉小衣,系着粉腰带。杨四郎归心似箭,佘太君思儿心切,我已将自己融入戏中。
想着当时的场景,潸然泪下,仿佛我就是四郎,失落番邦15年,再见亲人该多么激动和伤心啊,如泣如诉,一行银泪滑过脸颊,蓦然回首,父亲在台下欣慰的点着头,笑着,流着泪,激动地鼓着掌,那一刻,我恍惚了,又想起了当年父亲唱四郎而我坐在台下鼓掌的情形。我记得小时候曾经问过父亲:现在喜欢唱戏的人越来越少了,看戏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您为什么还要坚持呢?父亲抚摸着我的头,笑着问:那你为什么喜欢唱戏呢?我坚定地说:我爱唱戏,想像爸爸一样在台上唱戏!这时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娃儿,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入了戏,就有了感情,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丢了可惜,得传下去啊!千锤百炼,方惊艳登场,希望我们能够以赤子之心,守承文化国粹。当时小,不太理解,现如今过了十年,对这段话的理解却深入骨髓。突然间,一声锣响将我带回现实,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传承的意义。我想,我会一直唱下去,也会努力让更多人看见戏剧之美,非遗之美,文化之美。
写在最后
一曲落幕,台上人鞠躬致谢,台下人连连鼓掌,此刻的戏台上下,戏子和观众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戏台之上,曲终人未散,台下人也久久不愿离去,或许,这就是戏剧的魅力,它让人们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愿我们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世界文化千千万,唯有我中华传统文化熠熠生辉,希望广大青年都可以爱上非遗,努力将它发扬光大!我泱泱大中华,地杰人灵,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也是国家的魂,非遗文化更是瑰宝,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精神,也传承着一份独特的情感与记忆,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守护和传承好这千年的瑰宝,无愧先辈!
作者:王笑笑(作者) 伏杰(定稿)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铸魂实践团
- 无名的角儿
- 癸卯年乙丑月辛巳日,腊八节,兰州理工大学铸魂实践团应队员王笑笑之邀,前往庄浪县南湖镇调研南湖曲子戏,于是作此篇,使读者能更直观
- 01-26 关注:0
- 星辰璀璨,共筑网络强国
- 讨论了建设网络强国和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 12-12 关注:45
- 汉语词汇和民俗文化
-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最直观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导向。民俗文化是漫长岁月中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例如节日文化、谐音文化和动物
- 12-07 关注:22
- 浅析《倾城之恋》中女性主义
- 《倾城之恋》中的人物形象虽以新时代的写照脍炙人口,实则其中的人物也具有一定的女权精神。纵观整篇文章的情节,都能了解到人物身上不
- 12-07 关注:194
- 村官
- 聚焦一个村官的职位,描述三代人作为共产党员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村民做实事的故事。
- 11-29 关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