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进一步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
2024年8月6日中午12时,长安大学赴黄河流域“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队上游队第一分队赶赴兰州开始为期12天的黄河科考上游考察。
黄河科考上游队第一分队计划8月6日从西安出发,途经甘肃兰州市、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与尖扎县、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兴海县与玛多县等,后期与第二分队汇合。
科考期间,上游队第一分队将针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黄河上游地质灾害与地质地貌演化过程如何响应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重点考察德恒隆滑坡、夏藏滩滑坡、夏琼寺滑坡、席芨滩滑坡、军功滑坡等滑坡灾害,查明大型滑坡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复活特征,同时也考察黄河源区冻土区热融群发浅层滑坡,获取全球变暖下冻土区灾害响应规律及其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
图1黄河科考上游队第一分队出征合影
8月7日上午,实践队在张成龙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参观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黄河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探索古代人类生活的足迹。喇家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唯一一处大型灾难遗址,该遗址位于民和县官亭镇,是以青铜时代早期齐家文化为主,兼有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内涵的聚落遗址,保留了4000年前大地震、黄河大洪水等多重灾难遗迹,被公认为是极为珍贵的史前灾难遗址,对于探索黄河上游乃至我国西部的早期人类文明、多重灾难现象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2喇家地震洪水后灾难遗迹
紧接着,实践队赴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的阿河滩地质文化村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地质文化,探索地质与民族文化的交融。阿河滩地质文化村,是黄河流域首个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地质文化村,不仅拥有丹霞地貌、黄河阶地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还有古城墙、古墓群等人文遗迹资源。实践队参观了村庄内的多个地质文化景点,包括黄河河曲、泉水、彩丘地貌等。
图3实践队在阿河滩地质文化博物馆参观黄河流域地质文化
当天下午,实践队前往的德恒隆滑坡进行深入考察。德恒隆滑坡是黄河上游共和盆地发育的典型滑坡之一,实践队深入了解了该滑坡的地质背景、水文条件以及滑坡发生后的重大影响。
在德恒隆滑坡考察之后,实践队员姚佳宜表示:“本次考察不仅帮助我们直观感受到滑坡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而且增强了对黄河上游库区沿岸滑坡灾害链的理解。”
图4德恒隆滑坡景观
图5实践队在德恒隆滩滑坡的合影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实践队将前往尖扎县进行下一步的滑坡考察活动,本次考察实践强调研究和治理黄河上游库区巨型滑坡灾害的重要性,这对于构筑安全黄河、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供图供稿:能懿菡、王昊、姚佳宜、丁光盛
审核:苗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