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一个民族历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深刻体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团队探讨出了以下方案:
一、凭借年轻群体的积极态度
调查显示,18-25岁的年轻人对非遗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占比高达81.97%。这一年龄段的群体活跃于数字平台,他们主要通过视频(73.77%)了解非遗文化。这提示我们,利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非遗文化的宣传,可以有效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例如,制作非遗技艺的短视频、纪录片和直播活动,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邀请年轻的网红和kol(关键意见领袖)参与非遗推广,也能增强宣传效果,提升年轻人的参与度。
图片来自抖音《2024抖音非遗数据报告》
二、提高兴趣与参与度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免费的非遗活动(96.72%),这表明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我们可以在城市和乡村举办非遗文化节、展览、工作坊等活动,让人们亲身体验非遗的魅力。例如,设立非遗体验馆,提供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舞蹈学习、传统音乐演奏等机会,让参与者在互动中感受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此外,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意活动,如非遗主题的音乐节、艺术展等,也能吸引更多人群关注和参与。
图片来自抖音《2024抖音非遗数据报告》
三、加强宣传与形式创新
调查结果显示,加强宣传是保护非遗最受认可的方式,占比73.77%。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如社交媒体、线上展览、互动平台等,可以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设立专门的非遗文化网站和app,提供信息、视频、在线课程等资源,让公众更方便地获取非遗知识。同时,形式创新(65.57%)也是关键,通过将非遗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设计和科技中,创造出具有现代感的文化产品,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例如,开发非遗主题的电子游戏、动画片、虚拟现实体验等,都是可行的创新方向。
图为游戏《黑神话·悟空》
四、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尽管创设学校的认同度较低(32.79%),教育仍是传承非遗的重要方式。可以在中小学课程中融入非遗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非遗博物馆、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讲座和示范,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此外,设立非遗研究中心和高校课程,培养专业人才,推动非遗文化的学术研究和创新发展。
图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
五、保护非遗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
延续文化血脉(49.18%)和发扬中国文化(26.23%)是保护非遗的最重要意义。非遗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时,应注重其文化内涵和价值的传递。通过记录和整理非遗项目、出版相关书籍和资料、建立数字档案等方式,可以保存和传播非遗的精髓。此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工作,提升全社会对非遗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图为“非遗在社区”工作交流活动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宣传、创新形式、丰富活动和多样化教育,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推动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对传统的保护,更是对文化未来的探索。